钢材贸易行业“空壳化”危机须引起警惕


2011-01-07 11:02:38 志金钢铁网 用手机浏览>>
时下,钢材行业出现了一股“投资热”,企业心态浮躁,热衷于从资本市场赚取“快”钱,投机之风愈演愈烈。从事钢材贸易的老板 ...
时下,钢材行业出现了一股“投资热”,企业心态浮躁,热衷于从资本市场赚取“快”钱,投机之风愈演愈烈。从事钢材贸易的老板们在聚会时交流的也大多是如何圈钱,如何大手笔“投资”。于是乎,大大小小的钢贸企业挡不住一夜暴富的诱惑,纷纷改弦易辙转战资本市场,还美其名曰“多元化经营”。
当年那些在钢材市场上摸爬滚打、兢兢业业做生意的钢贸老板们,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已将在资本市场上盈利作为主要经营手段。他们以从事钢材贸易的名义从银行套出大笔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期货市场、股票市场、购买金融股权,甚至放高利贷等,使钢贸业务成为其从银行融资的空壳。有的钢贸企业主甚至虚假设立多家空壳公司,参与不同的联保体,向不同的银行贷款。钢贸行业出现的这种“空壳化”现象,或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钢贸商资金链的潜在风险,亟须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加强调研和规避风险的力度。
进入后危机时代,钢贸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钢材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受国内外形势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钢材价格频繁震荡,行情经常会出现过山车似的暴涨暴跌,实在难以捉摸。钢价倒挂也已成为常态,进货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套牢,许多企业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有的甚至破产出局。钢市的风险越来越大,钢材交易的利润率也越来越低,生意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从2008年末开始,政府打开了信贷闸门,贷款量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翻了一番,货币供应量在两年内增长了大约50%。国内流动性宽松,银行追着企业放贷。钢贸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业务量大,贷款额度大,年销售额上亿的企业规模也算不上大。因此,大型钢贸企业的贷款项目往往是很受银行欢迎的。在贷款利率实际为负的背景下,钢贸企业往往只要能够贷到款,就会有赚钱的机会。用钢贸老板的话来说,就是“玩国家的钱,不贷款是傻子”,钢贸企业的“壳”自然就变成了融资平台。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房地产、期货市场、股权融资、股市、钢材电子盘交易等投资机会不断涌现。资本市场投资回报高、赚钱快,在“一夜暴富”神话被热炒的嘈杂声中,有相当一部分钢贸企业在面临行业困境与资本市场的诱惑之间,放弃了原来老老实实做生意、踏踏实实做实业的理想与信念,对继续在钢贸行业赚辛苦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其中,有的虽然还保留着钢贸业务,但仅仅是把它当作从银行融资的“壳”,让其下属去打理和维持原有的供销产业链,自己则把主要精力转向投资,从做实业向做投资转型;有的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就干脆以投机经营为主,利用电子盘交易仅须缴付20%的保证金,就能买到1吨钢材的交易规则囤积钢材,然后靠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有的企业甚至相互间把库存钢材转借,并串通仓储企业将仓单反复质押蒙骗银行,帮助同行向银行骗贷。此外,钢贸行业的融资杠杆率很高,钢贸企业的仓单贷款抵押率在70%~80%。因此,沉淀在钢贸行业的信贷资金不在少数。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贷资金并没有用在钢材贸易上,而是以月息2.5%,即年息30%以上借出,放高利贷,而借款方又以炒期货、炒房地产、购买金融股权、炒股票居多,导致大量信贷资金存在着潜在的浮亏,甚至有个别钢贸商因炒期货巨额亏损数亿元。
在新的一年,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来临,货币投放量将减少,市场资金面将面临较大的改变。如今,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商资金链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银监会近日出台政策,要求信托公司逐笔排查房地产信托风险。银行业的坏账阴影将浮出水面。
面对钢贸行业出现的“空壳化”现象以及钢贸商资金链的潜在风险,监管部门和行业内部都须进行反思。要加强规范钢铁贸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调控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广泛开展诚信经营创建活动和行业信用评价,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和从业人员资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信用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同时,还应引进现代风险管理与信贷评估程序,以规避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
来源: 冶金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钢铁业链条亟待重构 各方利益交锋
下一篇:甘肃省“十一五”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2.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