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放量?7月暴增九千亿|工行拟发优先股募资千亿?


2018-09-05 11:48:58 志金钢铁网 用手机浏览>>
6月末出现的倒挂现象很快得到纠正,随着场内逆回购收益率急速大跌,货币基金成为了短期资金逐利对象。谁曾想到,多重限制政策加身的中国货...

6月末出现的倒挂现象很快得到“纠正”,随着场内逆回购收益率急速大跌,货币基金成为了短期资金逐利对象。

谁曾想到,多重限制政策加身的 货币基金市场再度有了高歌疾进的势头。

在6月刚刚短暂缩量5000多亿后,7月份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单月放量增长9000多亿。一增一减之后,货币基金规模登上了8.64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时助推公募基金规模创出13.8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自去年12月以来,货币基金已经约断档发行了10个月。这说明,存量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踊跃净申购。

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政策限制难改机构对于现金管理的需求,尤其在全市场风险偏好极低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需求变得有增无减。近期在金融市场资金成本不断走低的环境中,6月份出现的货币基金相对交易所逆回购等短期利率品种收益率“倒挂”情况已经荡然无存,相反货币基金的高收益优势正变得明显。

货币的空头回补

最近1年多来,受到流动性新规、大额风险暴露办法、货币“T+0”限额新规以及资管新规及其实施细则的一系列政策影响,货币基金的新发行产品受到严格限制,规模增速有所下滑,6月份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回调。然而,短暂回调之后,货币基金市场迎来了“空头回补”。

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7月31日,348只货币基金合计份额达到86373.55亿份,资产净值86433.61亿元,环比增幅均为12%;单单一个月内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了9282.46亿元。在货币基金放量疾驰效应之下, 公募基金规模站上了13.8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在公募资产中,货币基金占比达到62.5%。这说明,货币基金一家独大的公募基金市场的结构化失衡情况愈发严重。

7月之前,最近一次货币基金的月度规模高峰出现在2018年的5月。截至当月末,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为8.293万亿元,占当时公募基金资产的比重61.84%。面对货币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使得公募结构化失衡现象愈演愈烈以及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凸显的情况,监管政策接连出台。受此影响,6月份,货币基金规模出现了罕见的下滑。当月体量缩水5778.76亿元,并拖累公募资产回调至12.7万亿元。

对于货币基金规模缘何波动如此剧烈,上海某证券公司基金研究部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称,上半年利率债表现非常牛,7月份债市又开始寻找方向了,这个时候投资者开始转向货币基金。

上海一家中型公募的债券基金经理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最近一年是债券小牛市,其管理的债券基金最近一年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7%,这一表现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期。不过,在7月中下旬国务院会议开完后,利率债收益率短期下滑得很快,自己出于防守的考量,减持了长期限债券,增配短期限品种,总体还是进行了小幅减仓。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新动向,其要求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会议前后数日,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下滑。以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的隔夜品种为例,7月19日报2.591%,但到了8月8日跌至1.422%。

该基金经理称,面对如此低的资金成本,机构投资者通过低价拆借资金,再去购买债券,中间的利差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人应该出于风险考虑,配置货币等资产。

货币基金的优势

6月24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些专业人士预期,此举将向市场释放约7000亿元规模的流动性。

进入7月后,金融市场各类资金品种收益率明显下滑,7月下旬更是下降明显。货币基金收益率随之走低。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货币基金产生了相对高收益的优势,成了短期资金追逐的品种。

据Wind统计,按A、C等子份额分别统计,截至6月末,743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4.2166%;到了7月末跌至3.5897%;到了8月末又跌至3.2486%。尽管如此,货币基金相对其他短期利率品种还是具有明显的优势。沪市国债逆回购隔夜品种6月末价格高达7.36%,7月末迅速跌至2.575%,8月末微幅反弹至2.865%。

上述券商部门负责人称,货币基金主要持有短期债和银行协议存款,后者期限都比短期回购期限长,所以回报率高也是正常的。

实际上,基金行业也曾发生过货币基金的风险事件,比如在2013年的钱荒时期,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相对逆回购、同业存单等短期利率品种一度出现了倒挂,而机构出乎自身资金需求和套利等需求考量,纷纷抛售货币基金。

这一次,6月末发生的货币基金收益率相对逆回购等短期利率品种倒挂的现象很快便得到了纠正,并且相对优势变得明显。而随着场内逆回购收益率急速大跌,货币基金成为了短期资金逐利的对象。

截至,8月31日,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3%,同业拆借利率隔夜品种为2.309%,而743只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3.2486%。

据Wind发布的研报信息,货币基金收益率不断走低,在跌破 4%后,迅速下跌到了3.5%以下。然而,货币基金规模却在迅速增长。截至8月中旬的一个多月,场内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了近1000 亿份,最大的场内货币基金规模也从900多亿激增到1500亿元。普通货币基金或货币B成为了机构净申购的对象。由于近期货币基金收益率显著高于银行间拆借利率等利率水平,套利资金正在大举进入货币基金,越来越多的货币基金因申购过猛而开始限制申购。面对这样的情况,预计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还将继续走低,货币基金规模如此快速增长恐怕不会持续。

上述基金经理又称,货币基金的套利空间不会太大,利差幅度太小,还存在流动性问题。比如流动性好的货币基金可能存在限购的问题。

不过有第三方基金销售人士也对第一财经称,该公司可以提供一揽子货币基金的组合申购服务,可以提供货币基金的分散配置服务,近期满足了个别银行的需求。

在 金融市场上,货币基金的规模变化有时也是A股表现的反向指标。自一季度上证综指从3500点上方回调至今,累计出现了约800点的跌幅。截至目前,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额萎缩至3000亿元以内。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股市的亏损效应以及有关债券市场潜在的回调风险,对货币基金规模产生了正向作用。毕竟,货币基金收益率再低,目前也有3%的年化水平。相比其他类保本资产,货币基金仍具有相对优势。

或许,正是以上种种因素,使得自去年12月以来断档发行10个月的货币基金,整体规模非但没有出现萎缩,反而不断创出了新高。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原标题)工行资本充足率业内名列前茅 为何宣称拟发优先股募资1000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张寿林 实习编辑 廖丹)

日前,工商银行一纸补血公告引发市场震动,公司宣称拟通过发行优先股募资不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所募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其其他一级资本。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工行资本充足率各项指标均处于“安全区”。8月末,工行中报显示,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81%,资本充足率为14.73%,均远高于资本监管最低要求。

此番,工行发行优先股募资不超过1000亿元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不过,就在刚刚发完中报的26家上市银行中,资本充足水平无一例外地满足监管最低要求,但稍加注意便可发现,近两年来,多数银行在发行资本补充工具上均动作频频,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其究竟折射出银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历史背景变化?难道银行业整体已陷入缺钱状态?

工行资本充足水平仅次于建行

上半年,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81%,资本充足率为14.73%,远高于资本监管最低要求,不过较上年末各自均有所下降,上年末各项对应分别为12.77%、13.27%、15.14%。

从四大行数据来看,目前工行资本充足水平仅次于建行(见表1);

再从全行业来看,Choice数据显示,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前10位排名中,国有4大行悉数现身,其中工商银行位列第三(见表2)。

对于资本充足率各项指标的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有不同的监管要求。

截至2018年底,非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9%、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2%的最低监管标准。

除了四大行应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指标,设置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红线外,国内其余银行均以7.5%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5%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和10.5%资本充足率为监管标准。

由此来看,26家A股上市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目前全部满足监管要求,区别仅在于有的远高于监管底线,有的更接近这一底线。

农行、工行相继补充“弹药”

工行借助外源性融资工具补充资本在四大行中并非首例。今年上半年,农行便启动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行动,计划募资不超过1000亿元。不过与工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不同的是,农行补充的是核心一级资本。

今年7月,农行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已完成,募集资金总额为1000亿元,扣除发行直接相关的发行费用共计1080万元,募集资金净额为999.89亿元。

资本补充之后,根据农行半年报,农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升至11.19%、11.79%、14.77%,而去年末上述三项对应分别为10.63%、11.26%、13.74%。

此外,当国有大行都忙于补充资本时,多数其他银行也不免表现出同样的需求。

今年4月,兴业银行披露,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向不超过200名相应合格投资者发行不超过3亿股的境内优先股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0亿元,补充一级资本。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初步统计,26家A股上市银行中多数均有通过再融资补充资本的行为或计划。

近年来各家银行相继发行工具补充资本,外源性融资开展得如火如荼,细究起来,与当下其特定的行业背景密不可分。

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审慎监管力度普遍加大,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

2013年1月1日,原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该办法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新标准,规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其中最低资本要求为,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5%、6%和8%,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计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

自2016年起, 人民银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强调了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资本水平是金融机构增强损失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径,资产扩张受资本约束的要求必须坚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和资本约束机制,持续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今年3月中旬,原 银监会、 人民银行、 证监会、原 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支持商业银行在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补优势,有效运用境内外市场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稳步扩大资本工具的发行规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年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开工130项 在建投资规模超万亿
下一篇:力挺民企:一揽子政策攻克资金、项目、营商环境难题